中医认为:天地有温、热、凉、寒四时气候,自然万物有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变化。食物有四性五味:四性:温、热、凉、寒 (温、热属阳,凉、寒属阴)五味:酸、甘、苦、辛、甘、咸 (辛、甘属阳,酸、苦、咸属阴)食物四性五味与五行/五脏六腑的关系:酸=木(对应肝和胆) /春季 木克土苦=火(对应心和小肠)/夏季 火克金甘=土(对应脾和胃)/仲夏季 土克水辛=金(对应肺和大肠)/秋季 金克木咸=水(对应肾和膀胱)/冬季 水克火[唐孙思邈说],春月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,夏月宜省苦增辛以养肺气,长夏宜省甘增咸以养肾气,秋月宜省辛增酸以养肝气,冬月宜省咸增苦以养心气。愚昧的人,略过根本,从标入手,春用辛凉以伐过茂之木,夏用咸寒以抑过旺之火,秋用苦温以泄过盛之金,冬用辛热以涸过泛之水,我们称之为时药。[明李时珍说] 酸收、甘缓、苦燥、辛散、咸软、淡渗,是五味之本性,是不变的;该补或泻,则须因五脏四时之变化而灵活施用。温、热、凉、寒,是四气之本性;其于五脏是补是泻,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相施用。
所以《春季养阳:养脾护肝》一、【省酸增甘以养脾气】树木具有逐阳而生,生发、条达、舒畅的特性,与春气生发之机相应,因此古人将春季对应于五行当中的木,春季五行属木,对应五脏之肝,肝气旺,因此春季应注重肝部问题,酸入肝,但春季若多食酸味,肝火偏亢就会损伤脾胃(木克土),甘入脾,因此春季饮食之味,宜省酸增甘养脾护肝(注意平衡协调)。(加深理解)酸具有收敛之性,不利于肝气的疏泄,且春天阳气初生,过多食酸不利于阳气的生发,因此要适当减少酸的摄入。另外,肝主疏泄,性喜条达舒畅,最怕郁滞拘急,而甘味具有缓急之功用,所以春季食甘也可以起到护肝之功效。